不知不觉到了7月中下旬,掐指一算,这个时间想必很多同学正在如火如荼的准备出国留学事宜了!
对留学生们来说,接到offer,准备开始异国求学的时候心情总是期待且充满悸动的,然而这时候有经验的学长学姐会告诉你,你真正要渡的劫才刚刚开始...
从家庭的保护中跳脱出来,去文化差异巨大的地方独自生活,留学生在刚到新国家遇到的困难是冲击式的,听不懂老师讲课、憋不出essay、不敢开口用英语交流...有关留学会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办法,来看看成功渡劫的学长姐们怎么说吧!
NO.1
文化冲击
Soonleaf:记得当年语言班第一期快结束的时候有一天去老师家作客,就有人带了一大盒西兰花,甜椒,胡萝卜那种的拼盘,然后他们也不洗,就直接蘸酱吃了!我当时在一旁的惊呆了,我至今都不能接受生吃西兰花!
悠悠:欧洲国家大多数商店周日都不营业!养活我周日购物欲的只有中超...
SilenceLee:在巴黎学习生活5年,法国人干什么事儿(银行,医院,学校等的事儿)都需要提前预约,刚去的时候很不适应...
据说文化冲击通常经历四个阶段:
Honeymoon–蜜月期、Frustration–焦躁期、Adjustment–调整期、Acceptance–适应期。
蜜月期:好新鲜!好自由!好喜欢!
焦躁期:不是吧这也差太多了,想家...
调整期:好吧我已经习惯了(摆烂)
适应期:完美融入并觉得一切理所当然
所以如果出国后有被shock到自闭,记得拿出这个表来告诉自己,加油,我到第二个阶段了,适应期就要来了!
NO.2
教育差异
hellofuture:国内重基础,重理论,看重标答。国外反而注重实验,模拟,报告分析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国内做实验走马观花看老师做一遍,后面自己再照猫画虎来一次。实验报告基本千篇一律。相比英国教育就实际很多。直接丢给你一个题目,做一个超声波测量仪出来。配件自己买,程序自己编,说明书都得一个字一个字的啃。刚开始及其不适应,只能勤能补拙,每天实验室,机房,查资料,找链接。不过做出来的时候真的挺有成就感的,第一次觉得自己学的东西是有用的。
CoNexTion:英文写作是个熟练工活计,我最开始去的时候,只会写250词的雅思作文,完全没办法想象自己有一天会去写上万字的英文论文。
葵一一:刚开学的前三个月真的看文献看到想退学,为什么我的同学都能看完?为什么他们赶due都比我赶得快?只有我边写边哭...
国内大学本科阶段几乎只有毕业时要写上万字的论文,更别说从高中的应试环境直接过渡了。对很多中国学生来说,看文献写essay都是学习生活中最痛苦的事情。
从学校对雅思写作小分的要求也能看出国外学校是非常重视你的思考方式和组织能力的,其实练习雅思大小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训练!从结果上看,雅思写作成绩较高的同学会更能适应未来对于阅读和写作上的要求。
NO.3
语言问题
马吉马chu撒浪:读语言的老师告诉我附近有个地方非常好玩,叫Irvine。我当时碰到听不懂的就喜欢yeah yeah,不懂也不好意思问太多次。我回去照着自己听到的搜了一下这个地方,并且愉快的玩耍了一个周末。第二周上课跟老师聊那个地方。聊了十分钟以后,发现我TM去的叫Arran....
滴滴叭叭:全英文听课很容易走神,因为听不懂,听不懂又不敢问,因为不会用英语准确的表达
nangdei: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哑巴英语,和老外对话的常态是听得懂但回答的时候自己说不顺,就让人家觉得我每次点头回应都是在敷衍。
曼德拉曾经说:“If you talk to a man in a language he understand that goes to his head,if you talk to him in his language that goes to his heart.”
懂一门语言才能懂一种文化,说得流利才能和母语者有效深入的沟通,可见身在海外开口说话多重要~
但对于没有英语环境的国内考生来说,无论怎样说英语都像在“考试”。很多考鸭为了练习口语会找小伙伴一起,但小伙伴不是考官,也不是native speaker,自然也就无法达到全英环境了...